啟聾手語視像字典手語輔助教學計劃
登入電郵   登入密碼  
   
新增帳戶   忘記密碼  
到我們的Facebook專頁  
 
|
|
English
 

聯絡我們 相關連結  
  • 最新消息
  • 關於我們
  • 認識手語
  • 認識拼音
  • 認識聾人文化
  • 評估測試
  • 常見問題
  • 關於啟聾
手形圖片...
 &
類別...
  &
級別...
 &
科目...
 &
筆劃...
重設
A-Z...
 &
粵語拼音...
 &
搜尋 Shift+Enter
認識聾人文化
聾人文化概論
Print this page Font Size: Default Font Size: Medium Font Size: Larger

(一)甚麼是文化?

 

「文化」的英文Culture是由德文Kultur而來的,文化的觀念是德國人在十八世紀時提出來的。西方著名哲學家泰勒(Tylor)曾把文化定義為「一種複雜叢結之全體...包括知識、信仰、藝術、法律、道德、風俗...」這個定義是指人類所有的東西,凡想得出來的都網羅在內,把文化解釋為人類知識的總集。

 

(二)聾人文化

 

我們可能都聽過「聾人文化」一詞,不過因為香港仍沒有人,真正做過聾人文化的研究,所以很少人真正了解,而我們也只能參考外國學者的說法,例如以下內容,是來自全球唯一的聾人大學-「美國嘉路達大學(Gallaudet University) 」的,希望籍此讓我們對「聾人文化」有基本的認識。

 

「半滿」還是「半空」?

 

正如一杯水,樂觀的人會說「半滿」,悲觀的人會說「半空」。以往我們都會說聾人是「聽力損失(hearing loss)」的人,沒有看見聾人的優勢,因此有學者提出「聾獲得(Deaf Gain)」一詞,來表示聾人不是「失去(loss)」了甚麼,反而是「賺(gain)」了甚麼主流社會沒有想過的東西。

 

聾人的認知優勢

 

從研究得知,自小只用眼睛看事物的人,能夠靈活地運用視覺,因此聾人的視野比健聽的人廣闊,聾人對人臉、表情、位置、顏色、方向的記憶力也較強,聾人的腦袋,也就能做到一些健聽人沒法做到的事。

 

手語-聾人的語言

 

世界各國的研究,早已證實「手語(Sign Language)」是語言。每一種語言,都反映了使用該語言的民族,他們的思維和辨識世界的方法。全世界現有七千多種語言,有九百多種正在逐漸消失。每「死掉」一種語言,都代表了一種思維或學問於世界消失。手語是唯一的視覺語言,也是反映聾人如何看事物的語言。在這個講求「多元化」的社會,當然希望聾人的語言可以保存下來,代代傳承。

 

聾人藝術

 

聾人的電影、攝影、繪畫、戲劇往往都展現出聾人的獨特藝術,或展現出手語的優美。聾人有「手語詩」-這有別於大部份人熟悉的手語歌,因為手語詩無需配合音樂,而是聾人利用手語的空間、視覺的特點而創作,是正式的聾人文學,不懂手語的人,要明白或欣賞就比較困難了。聾人社群也有其獨特的笑話、傳統故事,可以代代相傳的。

 

聾人的空間

 

如果有一條村莊,居住的全部都是聾人,會是怎麼樣子呢?大概所有屋內的桌子,都是圓形的;學校課室的桌椅,不是一排排而是圍成一圈或半圓;交通工具的座位,一定要讓乘客可以面對面彼此看見;還有光線的設計-聾人對室內光暗、面向光或背光都非常敏感。外國甚至有專門探討「聾人的空間(Deaf space)」的研究,希望向聾人學習來提升建築和環境規劃的質素。

 

如果聾人文化消失

 

以上簡單的介紹,讓我們欣賞到聾人的文化和優勢。近年人工耳蝸普及,有醫療專家甚至努力研究如何除去「聾」的基因,加上融合教育的推行,令聾人人數日漸減少,手語也日漸消失。

 

因為有人仍然覺得「聽到」比「聽不到」好,或者覺得「健聽」才是正常人而「聾」就不正常,故此「聾人文化」顯得格外重要,聾獲得(Deaf gain)的概念正正是挑戰這種「健聽主導」的想法。當有人以為聾人缺失了甚麼,其實正好反省一下,健聽人也同時失去了聾人世界的種種美好。

 

究竟聾人有沒有權繼續生存、繼續使用手語呢?如果有一天,世界上再沒有聾人,或者再沒有人使用手語的話,我們人類會不會損失了一點甚麼?